寒来暑往,红枫摇曳,学习的心在凛冽的寒风中依然滚烫。11月26日晚6点,在马克思主义学部唐文凤、李文睿老师的带领下,文华学子李铠、王梦雅与行知学社成员吴继锋等人走进了书香四溢的华中科技大学聆听名师的讲座,感悟经典的魅力。
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樊庆彦主讲,他从四个维度深入探讨“四大名山”与孙悟空的生命成长和精神救赎。活动期间同学们积极聆听学术大师的讲解,并做了详细记录,并与华中科技大学的优秀学子进行了友好交流,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以及感悟。樊教授从一个新视角阐释《西游记》中的“四大名山”对孙悟空的生命成长和精神救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花果山是孙悟空的诞生地,象征着自由与野性,标志着他生命的起点。五指山(五行山)则是他被压五百年的地方,象征着束缚与反省,是他精神成长的转折点。火焰山代表挑战与坚持,孙悟空在此经历了重重考验,展现了智慧与毅力。最终,灵山象征着修行的完成和精神的升华,孙悟空在此取得真经,被封为斗战胜佛,实现了从猴王到佛的转变。这四大名山不仅是地理上的标记,更是孙悟空心灵成长的见证,共同构成了他从自由到束缚,再到坚持与最终救赎的生命轨迹。


伴随着校园铃声的奏响,本次跨校聆听,感悟经典活动也圆满落下帷幕,活动结束后文华学子们通过此次活动表示《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不仅以其奇幻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受读者喜爱,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而流传千古。这部作品通过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冒险旅程,展现了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对人性的多面探讨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它融合了佛教的修行理念、道教的自然哲学和儒家的道德规范,揭示了个体成长、自我救赎和心灵超越的主题。《西游记》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一次神话般的冒险,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教会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勇气,以及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真、善、美的智慧。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哲学深度,跨越时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同学们表示此次活动收获颇丰,受益良多。不仅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西游记》中孙悟空从桀骜不驯到最终修成正果的心路历程,而且能够启发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如何通过内心的觉醒和不断的自我超越,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精神的救赎,同时也能够增进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思想的认识,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促进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激发我们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引导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次活动不仅见识了大师的风采,并与华中科技大学的优秀学子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更让我们对中国古典名著有了新的感悟,并表示希望以后能够参与更多这样的活动。
此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部与行知学社联合开展“读经典悟原理”系列活动之一。走进外校,与名师对话,不仅能与各校优秀学子一起交流互动,还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更能极大开阔文华学子的视野。今后我们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积极引领学生读经典作品,感悟经典魅力,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助力文华学子成长成才。

(审稿:吴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