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贯彻《文华学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学习经典、内化经典、践行经典,马克思主义学部于2024年12月5日在行政楼B224成功举办经典读书会——品读《论语·学而篇》。本次读书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部唐文凤老师、鄢翠霞老师、李娜老师主持,参与同学主要来自24级大一新生,大家齐聚一堂,共同研讨《论语》开篇“学而”篇。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生智慧。在当今社会,重新阅读《论语》,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读书会旨在通过对《论语》的深入解读和交流,为文华学子提供一个学习经典传承经典的平台,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研讨会伊始,先由鄢翠霞老师带领着同学们一起了解孔子的生平及他周游列国的原因。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商朝的后代。他自幼好学,年轻时曾做过“委吏”和“乘田”,后投身教育,收弟子众多,相传多达三千人。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和文化传播,创办了私学,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使得平民也能接受教育,这对中国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孔子在政治上的经历较为坎坷。他在鲁国先后担任过中都宰、司空、大司寇等职,展现了出色的治理能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并没有获得更大的成就。他在鲁国的政敌面前屡遭挫折,最终选择了周游列国,希望能够推广自己的政治理念。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与他的人生经历与他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

接着,唐文凤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解读“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经典语句同学们也早已熟知,但是孔子的学与今天的学又有何不同?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又该如何学习呢?同学们也纷纷通过具体的事例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论语》中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们纷纷分享自己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工程造价2405班王毅谈到:“读《论语》让我明白了要对自己有一定的自我反省机制,吾日三省吾身,使我更加坚定了学习的态度。”汉语2405班同学程湛泓则表示:“《论语》中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让我懂得了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由此看来《论语》中的这些名言警句对我们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媒体2401班吴继锋以其广泛的阅读积累分享了他对孔子追求更高修养的理解。同学们都结合自身生活经历积极发言,围绕《论语》中的各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分享着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与心得体会,气氛十分活跃。通过大家的分享,同学们深深被孔子一直追求个人理想的坚持所触动,也感受到内生动力对个人成长的极大作用,这就激发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寻自我,发现自我,不断强大自己的内核力量,从而更积极面对人生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为了更好带领学生品读经典感悟真理,马克思主义学部多年来一直坚持引导学生读经典,开展经典诵读、经典研读等系列活动。本次论语读书会不仅让同学们对《论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阅读经典品读经典的兴趣。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希望继续参加这样的读书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学部也将继续带领同学们品读经典、领悟经典,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助力文华学子成长。
(审稿:吴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