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日晚,本学期的思政选修课程“典读中国”正式拉开帷幕。该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部开设,教师团队由来自各学部、机关的专家教师组成,是我校“读经典·与新时代同行”“大思政课”育人工作的重要课程平台,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研读经典,汲取思想智慧与文化精髓。第一讲由马克思主义学部副主任余刚老师讲授,他以“何为经典·经典何为”为主题开启了学生们探索经典奥秘的旅程。
余老师首先对“典读中国”课程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该课程依据《湖北省“大思政课——新时代共同成长工程”实施方案》设立,作为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面向各专业学生开放。通过32学时的学习,学生将获得2学分,并在导读、研讨、实践等多种学习形式中,深入理解经典著作的丰富内涵。

在本讲中,余老师围绕“何为经典·经典何为”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引用《辞源》和《辞海》对“经典”的权威释义,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时代经典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等具体实例,阐述了经典著作在历史、文化和个人成长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余老师指出,经典著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传承文明、启迪智慧的重要载体。
余老师还重点强调了经典著作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个人成长价值。他引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强调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们要从经典中汲取智慧,提升自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典读中国”课程的启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经典、领悟经典的平台,也为推动学校思政课程建设、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课程的引领下,学生们将在经典的世界中汲取智慧,成长成才,为实现个人梦想和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审稿:吴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