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典读中国”思政金课第七讲开课

来源: 发布人:童钰瑶 更新时间:2024-06-17 浏览

6月13日晚,文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部精心组织开设的思政选修金课“典读中国”第七讲于教学楼1101教室如期开讲担任本期主讲文华学院人文学部中文系丁庆勇副教授。丁庆勇副教授以“《楚辞》导读”为题,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阐发了我们今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必要性

丁庆勇副教授首先以猜谜语的形式与同学们开展互动,引出屈原的《橘颂》,从而导入本次课程。让广大师生惊艳的是,丁老师现场吉他弹唱了谱曲了的《橘颂》幽深的琴音、古朴的诗句、情感丰沛的吟唱,把大家带入了深远的历史时空之后,丁老师讲解了《楚辞》的起源指出“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诗体,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地域风情有着密切关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然后,丁庆勇副教授详细介绍了《楚辞》的代表人物屈原的作品。屈原作品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与地方气质,“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他的作品吸收神话传说素材,感情激越,文字奔放,想像丰富,善用比兴与夸张手法。屈原将忠君爱国、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其生命为歌塑造了一个完美人格的典型,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典型象征。

接下来,丁庆勇副教授节选讲解了屈原的经典篇章《离骚》的重要部分。他辨析“离骚”篇名的含义,讲解了屈原的生平,阐释了《离骚》的主要内容和家国情怀。最后,他选取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片段,再次以谱曲吟唱的方式带领大家领略了屈原的慷慨胸怀、坚贞志向。

课程最后丁老师领着全班同学齐诵了他自己作词的《满江红(甲辰端午放歌离骚碑前)》圆满结束了此次讲授

丁庆勇副教授的本次授课,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认同喜爱,增强了他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忱本次课程的学习也将推动同学们在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的引领下,提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的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