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晚,文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部精心组织开设的思政选修金课“典读中国”第五讲于教学楼1101教室如期开讲。担任本期主讲人的是2015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原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家俊。他解读的经典著作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代表作《论十大关系》。
课前,刘家俊教授笑称自己的课堂是“论语课堂”,“我要效仿孔子,游走于同学们之间,通过对话、交流产生思想共鸣。”他亲切幽默的语言风格立即吸引了同学们的关注,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刘教授首先从这部著作产生的历史条件切入主题。他拿出一本出版于1989年的《论十大关系》向同学们进行展示,接着介绍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时代特征与基本国情,并穿插讲解了中苏关系、俄乌关系的历史变迁。他指出,《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通过做调查、做研究、作报告等实践活动得出的关于我国如何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
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刻理解“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等“十大关系”的逻辑体系,刘教授邀请现场部分同学代表一起读原文。软件工程2303班的吴多泰、计科2301班的黄馨月、财管2304班的代晨彪等同学依次上台,在他们的领读和刘教授的讲解下,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什么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刘教授总结到,“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就是画最大的同心圆,求最大的公约数,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方针。”
课程最后,刘教授谈到了《论十大关系》对我国后续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大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开山之作,《论十大关系》是我们党独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开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战略思维的杰出范例。”
本次“典读中国”课程,在同学们的恋恋不舍中结束。计科2301班的黄馨月同学说,“通过老师细致且生动的讲解,我明白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问题时应如何独立自主地处理。”法学2301班的何胤达同学对刘家俊教授的课程印象深刻,“如果有幸,希望能够再次听到刘家俊教授的精彩授课。”
(审稿:余刚)